欢迎来到闽江师范高等专科 小学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大赢家(中国)   >   教育教学   >   课程大纲   >   正文

《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

作者: 小学教育学院   信息来源:小学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 2025-08-31

《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号:39011280

学 时:32学时

学 分:2学分

适用对象:小学教育专业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教师教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师范生熟悉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学生学习规律与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快适应小学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小学教师。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基础心理学。

二、学习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学习任务

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理论 教学设计与测评

学习目标

通过本学习任务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知识: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并能结合实际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常用研究设计;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能正确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能力:能准确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

素质:能简单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学与教的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问题;能综合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方案。

思政:立志成为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人、用科学发展的心理观对待教育教学的合格的小学教师。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师范生

工具:

相关教材、教学媒体、教学手段;

工作方法:

1.依据《师范高等专科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方案(试行)》科学地安排各阶段的教学。

2. 紧密结合当今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征和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既重视理论教学,又要加强实践环节。

组织方式:课堂教学。

延伸方式:小学见习。

工作要求:

1.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2.在心理科学的指导下,在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中,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教育过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认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学建议与说明

总体原则:帮助师范生熟悉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小学生学习规律与教学活动规律,提高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尽快适应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

组织形式: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等

教学资源:参考书、视频等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着眼于培养师范生所必需具备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使师范生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知识,逐步积累小学教育的实践知识、经验和体验,掌握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引导师范生接近儿童、热爱儿童,关心帮助儿童,明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与教师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为今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和儿童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熟悉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熟悉小学生建构知识、获得技能的过程。了解小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了解小学生的交往特点,理解同伴交往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能够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学会创设富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场资源的重要意义,学会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活动,指导和帮助他们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交往对小学生发展的价值和独特性,学会组织各种集体和实践活动。

(三)素质目标:形成尊重儿童发展规律、承认个体差异的辩证发展观,能结合生理、心理与社会因素全面理解儿童行为表现,愿意接近儿童,关爱儿童,相信教育充满了创造的乐趣,愿意从事小学教育事业。

思政目标:通过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学习,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强化四有好老师标准,明确小学教育在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基础作用并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使命感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学习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学习内容

思政元素

学时安排

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融入教育强国战略思想,培养师范生扎根基础教育的情怀

2

2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通过分析不同理论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天赋决定论”

4

3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通过感知、记忆等认知规律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儿童观,尊重发展规律

2

4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通过气质类型分析倡导尊重个体差异,结合军人救援英雄案例强化责任担当

2

5

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因材施教理念,反对智力测验的文化偏见

2

6

学习的理论观点

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问题导向学习),鼓励学生探索乡村振兴等社会议题解决方案

4

7

学习动机的激发

以冬奥运动员案例诠释成就动机,弘扬拼搏精神

2

8

知识的建构

讨论知识习得中的学术诚信(如抄袭心理机制),强化道德自律

2

9

技能的形成

通过技能训练(如手工制作)强调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

2

10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通过元认知策略教学,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2

11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分析社会规范(如交通规则)背后的法律意义,强化法治观念

2

12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红色研学”项目,通过革命历史情境模拟强化爱国情感

2

13

课堂管理

通过师生共同制定班规,培养规则意识和民主协商能力

2

14

教师心理

设计“教师生涯叙事”活动,坚定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念

2

合计


32

二、学习情境内容要求

1.绪论

序号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含知识、能力、思政目标)

学习内容

考核评价

学时

教学(训练)

方法、手段

课程思政资源

1-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知道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标志,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

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的故事

2.学生心理

序号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含知识、能力、思政目标)

学习内容

考核评价

学时

教学(训练)

方法、手段

课程思政资源

2-1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了解心理发展主要理论的基本观点,树立心理发展的辩证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心理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6、心理发展的辩证观

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4

以讲授法为主,注重讲授要有启发,适当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双生子爬梯登科学实验

2-2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掌握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能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关爱儿童身心发展

1、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3、小学儿童的感知与观察

4、小学儿童的记忆

5、小学儿童的思维与想象

6、小学儿童的言语

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讲授法与谈话法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明确心理发展的特点

家校合作,课堂观察记录,家长观察记录

2-3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了解小学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水平,明确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出现新特点,关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

2、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特点

3、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4、小学儿童性格发展特点

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采用讲授法与谈话法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明确小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教材及红点科学实验

2-4

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了解小学儿童个性发展存在的差异,能依据小学儿童年龄特征的差异进行个别教育

1、小学儿童智能差异与教育

2、小学儿童人格差异与教育

3、认知方式与教育

4、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5、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与教育

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采用案例教学分析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

因材施教

3.一般心理

序号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含知识、能力、思政目标)

学习内容

考核评价

学时

教学(训练)

方法、手段

课程思政资源

3-1

学习的理论观点

识记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明确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学习的看法观点,明确学习理论对实际教学工作的启示,懂得运用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学习理论来指导实际的教学工作

1、学习的实质、类型

2、学习的联结理论

3、学习的认知理论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4

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运用案例教学阐述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感动中国通过展示模范行为及其带来的积极评价

3-2

学习动机的激发

掌握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基本概念,理解学习动机的结构及其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克森——多德逊定律,懂得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

1、学习动机的含义、功能

2、学习动机的实质与类型

3、学习动机的理论

4、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运用案例教学阐述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科学家院士的学习故事

4.学习心理

序号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含知识、能力、思政目标)

学习内容

考核评价

学时

教学(训练)

方法、手段

课程思政资源

4-1

知识的建构

明确知识建构的机制,掌握促进知识理解和学习迁移的策略,懂得儿童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变化

1、知识及知识的建构

2、知识的理解

3、错误概念的转变

4、知识整合与学习迁移

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运用案例教学阐述知识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论语

4-2

技能的形成

了解技能的实质和类型,明确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与培养方法,科学地帮助儿童更好形成技能

1、技能的实质及其类型

2、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3、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讲授法与谈话法结合,通过案例教学阐述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大国工匠

4-3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掌握迈克卡的学习策略分类,能科学地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

1、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2、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3、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4、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2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阐明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论语

4-4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能够科学把握儿童社会规范学习和品德发展规律,掌握教育艺术

1、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2、儿童品德发展的理论与教育

3、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4、助人行为及其培养

5、侵犯行为及其控制

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阐明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焦点访谈,开学第一课

5.教学心理

序号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含知识、能力、思政目标)

学习内容

考核评价

学时

教学(训练)

方法、手段

课程思政资源

5-1

教学活动的设计

了解教学实施的依据,明确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要素,能进行教学设计,合理设计出儿童接受和喜欢的活动

1、教学设计的要素

2、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设计

3、教学媒体与环境的设计

4、教学模式与策略的设计

5,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

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以讲授法为主,通过案例教学来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成效评价的方法

教学名师

5-2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的定义,课堂纪律的定义和类型,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能运用有关方法及时有效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1、课堂管理的概念和功能

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3、课堂纪律管理和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阐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以及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办法

魏书生的课程管理哲学

6.教师心理

序号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含知识、能力、思政目标)

学习内容

考核评价

学时

教学(训练)

方法、手段

课程思政资源

6-1

教师心理

了解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教师角色冲突,懂得自觉维护身心健康

1、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

2、教师职业素质及其成长

3、教师角色与角色冲突

4、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2

以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阐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以及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施建议

(一)学习组织形式:

1.课堂教学。教学中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点采用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2.模拟课堂教学。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通过课堂模拟教学交流学习心得,获得实践经验。

(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根据不同内容,可灵活地结合谈话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讲授、练习、探索研讨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计思路

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强化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师范生理解教育发展与变革,在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提升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认识,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理论水平,转变思维方法,摆脱狭隘、盲目、非此即彼的窘境,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科学性。

1.注重启发教学,教学内容面向学生生活、贴近小学教学实际

《儿童心理学》既是一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也是心理学的应用学科,教学既要考虑教育学知识的基础性,突出主干知识,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注重启发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倡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素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

教学内容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面向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贴近小学教学实际。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增补删减,精选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学生毕业和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2、加强实践教学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倡导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将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扩大到学生参加教学技能竞赛、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见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训活动之中,以突出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下为图示: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考核内容组成与所占比例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l00分,平时成绩占30%,期末测评占70%。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分。根据出勤、上课听讲、积极思考并发言,课前三分钟演讲、作业完成、期末考试成绩做出总体评价。终结性考核为书面考试,采用闭卷限时考试。考核命题以课程标准各章的“教学要求”以及列举的“重点、难点”为依据。考核题型包括填空、选择、简答、论述材料分析题等。期末终结性考试卷面为l00分,占总成绩的70%。该分数加上形成性考核分数即为总成绩。

2.考核比重表

项目名称

考核比例

考核方式

理论

知识

考核

期末闭卷考试

70%

考试

平时成绩

课堂表现、考勤等

10%

考查

课内实践

实践过程和效果

20%

合计

100%

3.具体考核标准

序号

学习内容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考核比例

1

绪论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5%

2

学生心理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20%

3

一般心理

学习的理论观点

学习动机的激发

25%

4

学习心理

知识的建构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30%

5

教学心理

教学活动的设计

课堂管理

15%

6

教师心理

教师心理

5%

合计

100%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一)师资配置要求

校内专任教师一览表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位

备注

1

葛思华

副教授

本科

骨干教师

双师型教师

2

赖红梅

副教授

硕士

双师型教师

3

王芳

讲师

硕士

双师型教师

4

邵伊雯

讲师

硕士

双师型教师

5

张一鸣

助教

硕士

双师型教师

(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1.具有能容纳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多媒体实训室。

2.具有各种项目文件资料与教学片段等教学图库。

3.小学实训基地。

(三)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1.剖析心理学经典实验(如斯坦福监狱实验),树立科研诚信意识,坚守实验伦理底线。

2.设计“乡村儿童心理帮扶”实践项目,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使命感。

(四)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推荐使用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次)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王素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

2.参考资料(名称、作者等。不限数量)

①《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吴庆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1版,2005年5月第3次印刷

②《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2002年3月第1次印刷

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刘电芝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8月第1版 2006年8月第1次印刷

④《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5月第2版,2000年6月第8次印刷

⑤ 伍尔福克著 伍新春等译《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

⑥ 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

⑦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3月

⑧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⑨ 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⑩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3.网络资源

① CCTV12 心理访谈节目

② CCTV10 科教频道

第五部分 附录

第一部分:实践应用工具(用于观察与评估),这些工具帮助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观察和评估中。

1.《阿亨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

简介:广泛使用的标准化评估工具,用于筛查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2.《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MSCA)

简介:评估2.5-8.5岁儿童认知和运动能力的常用工具。

3.《游戏观察量表》

简介:通过观察儿童在自由游戏中的行为,评估其社会性发展、认知水平和情绪状态。

4.成长档案袋(Portfolio)

简介:一种真实性评估工具,通过系统收集儿童的作品(绘画、书写、项目成果)、观察记录和照片,来全面展示其成长历程。

二、心理学中国本土组织:这些学会的学术年会,是了解国内最新研究和结识学者的最佳平台。

1.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2.中国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3.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

三、差异化教学

本课程将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包括:

1.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任务

2.评估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多种评估方式,如口试、小组项目等。

四、教学反思和调整

在实施课程过程中,我们将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

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包括:

1.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标准制定人:

制定日期:2024年6月18日

审核人:张宁

审核日期:2024年6月20日


版权所有:大赢家体育app下载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府南路1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8012669-1号

公安部备案号:35012102500032